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山東青島膠南和嶗山相關企業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正從傳統的原材料提供轉向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通過轉型,整個產業鏈正不斷延伸,部分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從打工者變行業引領人

   “這是一塊10×10厘米的醫用敷料,但不同于常見的醫用紗布,它是利用我們從海藻中提煉的海洋多糖做成的藻酸鹽敷料,每塊市場價值在40元左右。”技術中心主任李可昌拿著該公司新生產上市的一種醫用敷料介紹說,這種敷料用于傷口護理,可快速止血,形成凝膠,並吸收傷口滲出液,同時讓傷口保溫,利于傷口生長愈合。該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已投入小規模生產,現正在建設一條年產500噸的生產線,年底前可建成投產。
另據介紹,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藻加工生產基地,該公司在原有傳統的海藻加工基礎上,近幾年不斷強化技術創新,並與中科院海洋所、中國海洋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展開技術合作,進軍功能食品、醫藥生物、醫用材料、化粧品、植物營養等新興領域。“以前我們只是從海藻中提取活性物質賣給客戶,現在已經能夠自主研發生產高端產品,目前正在做市場推廣方面的工作。”李可昌說。

    在做長產業鏈中尋找商機

    一家以海洋生物為主導產業的企業,而且是全國同行業中唯一橫跨紅藻、褐藻、綠藻、藍藻四大門類的海藻綜合加工企業,主導產品褐藻膠、卡拉膠、瓊膠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達20%。記者日前從該公司了解到,他們正在膠南沿海籌建一處3000畝的海藻立體高效養殖生態示范基地,同時配套建設年產4000噸紅藻膠的生產線,從而形成從海藻苗種培育、養殖、加工到高值化開發和藻渣綜合利用的海藻產業鏈。“目前我們只生產作為初級原料的海藻膠賣給國內外客戶。而且,海藻加工所用的原料80%要從南美進口。隨著市場對海藻膠的需求量日益擴大,必然會出現原料缺乏問題。建設海藻養殖基地,就是要實現原料國產化,並形成高水平、高產值、高效益的完整的海藻產業鏈。”該公司董事長吳仕鵬說。此外,他們還將于明年啟動建設海藻加工技術研發中心,打造海藻加工產學研高端平臺。
從深海鱈魚皮中提煉魚膠原蛋白的青島海健堂生物科技公司是當地另一家海洋生物企業。該公司技術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青島有多家做鱈魚加工的企業,在鱈魚肉作為食品進入餐飲領域後,魚皮和骨頭以前只能加工飼料,現在我們通過生物?定向剪切等技術,從鱈魚皮中提煉出膠原蛋白,目前年產能力1000噸,是國內最大的深海鱈魚膠原蛋白供應商。”據介紹,下一步該公司還將進入海洋保健品、醫用材料等領域。

        資料來源:青島日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魚膠原蛋白
    全站熱搜

    soslee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