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河南許昌是大陸的自然假髮之都,據說當地三分之一的人都與假髮業有關。近十多年來,許昌仍是三線城市,但是拜電商發達之賜,許昌成為大陸假髮集中地,又藉著電商銷路把頭髮賣到了世界各地。

 

陸媒綜合報導,歷史眼光看許昌,三國時期曹操曾在此地挾天子以令諸侯,許昌是三國故跡,當地的春秋樓、丞相府是三國迷必朝聖之地。而現代許昌發達,卻與假髮有關,這起於清朝時(1902年)許昌一位商人名叫白錫和,在因緣之際下結交做人髮生意的德國人亨特,白錫和以德製鋼針向農戶交換頭髮,成為許昌人髮市場的起始點。

 

許昌的假髮幾乎都是家族式經營,其中三家遠近馳名,分別是鄭家、化家、白家。鄭家最為出名的是上市企業瑞貝卡,當地還有一條叫做瑞貝卡大道的道路;而化家、白家則在電商有所耕耘。

 

假髮業者胡戰民接受陸媒採訪時表示,中國人的頭髮又黑又垂直,品質最好也最貴。他常去四川、雲南等偏遠的農村地區收髮,曾經碰到在一戶人家裡遇到好幾個收頭髮的業者,但是誰先到誰先拿,不惡意哄抬價格,已成為業內規矩。

 

胡戰民也說,在大陸要收頭髮難度越來越高,因此他們將目光投向東南亞,印度、越南、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地均為目的地,比如越南的女性結婚前,都會去廟裡剪髮,有些地方女性成年以後就要削髮,與頭髮相關的外國民俗是收髮人必備常識。

 

胡戰民20多年的資歷,讓他只要摸一把頭髮就能判定頭髮的髮質、價格。在他的儲藏室,成捆的頭髮累積成多個小山包,整齊堆在5、6平方公尺的房間內,一個儲藏室的頭髮價格要價可達60多萬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240萬)。

 

許昌的假髮行業,從找髮收髮,到完成加工,再因近年電子商務的興起,讓當地成為世界假髮之都。另一名自然假髮業者鄭永強受訪時說,他從16歲就開始找髮收髮,收到的頭髮拿到深圳、青島等沿海地區販賣出口到美國、歐洲市場。

 

不過,假髮生意並非都沒有挑戰,1980年代的假髮市場被香港、韓國壟斷,鄭永強回憶,1992年他開始從香港引進精工和深加工,逐步建立收毛和收髮的配套公司。2013年開始經營線上生意,原本大量的訂單規模朝向碎片化,個人用戶成為主流,他也因此招聘客服回應顧客的需求。

 

當地做假髮業最風生水起的公司瑞貝卡,在2003年於上交所正式掛牌。瑞貝卡的假髮在黑人市場占據了全球首位,2017年年瑞貝卡外銷3億多美元(約新台幣90億),內銷則能達到4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2億)。

 

瑞貝卡的假髮據該公司的講解員介紹,更像是奢侈品,質量並非其他品牌能夠輕易複製。工廠內,有專職清洗、上色、梳髮、捲髮、製作髮套的上百名工人各司其職。

 

其中一名員工楊小枝,他是許昌當地人,他稱,他從小與母親在家裡一起梳髮,在這裡工作已有26年。儘管楊小枝入行多年,也無法憑己力完成全套製髮流程,以髮塊製作來說,就有整整121道工序。

 

瑞貝卡在非洲與英國都有自己的品牌,2014年前後越來越多美國消費者,從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亞馬遜等電商平台,購買來自青島、許昌等地的假髮製品。轉往電商發展,已成為許昌這片假髮之都的兵家競爭之地。

 

史料紀載,慈禧在40歲的時候飽受嚴重脫髮之苦,到後來變成禿頭,僅剩兩鬢與後腦勺留有些頭髮。於是,喜愛拍照的慈禧也開始佩戴一頂合適的假髮,後人看到他的照片,總是正襟危坐、儀態萬方,一頭烏黑的頭髮盤起,太后靠著假髮維持了端莊儀容。

 

現今許昌的街道上,每家假髮公司都擺著製髮招聘的簡章,這個三線小城市成為全球世人保持儀容的重要之都。

 

(人間福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假髮 自然假髮
    全站熱搜

    soslee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