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名74歲的葉姓阿嬤右膝飽受退化性關節炎之苦,平日行走就有痠痛無力症狀,沒想到出國爬山回來後更加嚴重前往雙和醫院就診,經過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翁佩韋評估,採用「機器人手臂輔助全膝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術後第2天就能下床走路,2到3個星期不需要使用助行器,現在每天都能到公園打太極。

翁佩韋指出,在台灣70歲以上長輩,10個當中就有7個有退化性關節炎,女性又比男性容易好發,在治療上分為藥物為主、物理治療為輔的「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則有「傳統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手臂輔助全膝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傳統置換手術需切除大範圍關節面,傷口大且復原慢,但是機器人導航結合3D立體定位導航,可以保留未受損的十字韌帶和神經,增加使用年限和行動舒適度。

他介紹,機器人輔助是透過輸入病人電腦斷層資料,規劃適合人工膝關節擺放位置,傳送病人3D骨骼影像及膝關節運動參數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能夠控制膝關節磨除深度誤差值小於0.1公分、切除方向角度偏差值小於1度,並同步調整、確認適當的膝關節張力與壓力,達到客製化膝關節。

翁佩韋補充,退化性關節炎在在臨床上共分為四期,病患經過評估在第三期退化磨損時,就建議做半膝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第四期則可以做全膝,機器人手臂輔助系統已可以廣泛應用在半膝、全膝的置換手術,費用則落在45萬至50萬之間。

葉姓阿嬤說,過去嘗試吃止痛藥、打玻尿酸、注射PRP等療法,但只要一段時間就會復發,經過這次手術,第2天就能下床走路,出院過後2個禮拜就不需要吃止痛藥,現在每天都能夠到公園打太極、出門運動。

翁佩韋強調,多數人都有運動習慣,但是要做正確運動人工膝關節置換術,銀髮族不建議爬山、深蹲運動,在關節受力、摩擦上與平地行走時提高,加速軟骨過度磨損,最簡單的就是早晚健走,才能真正保護膝蓋。

自由時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全站熱搜

    soslee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